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

食蟲缸設置至今遇過的問題

從二月設缸至今也蠻久了,最近在後景加上最後的裝潢,也算是接近心目中設定的八九成。

希望中間的貍藻跟苔蘚可以快快長滿,並且找個小型豬定居在中間樹上

七月底近況,把漫天發展的阿帝露全部移除,原本位置放上這棵很漂亮的H. nutans,心情大好。



一般人對食蟲缸的評價,主要就是過於潮濕不適合食蟲植物、介質終將走向劣化難以維持,還有設置的門檻太高反而不易照料植物等,讓很多想嘗試的人打退堂鼓。




這些想法某種層面皆切中並直指食蟲缸維繫的問題核心,雖然這個缸的經歷連半年都還不到,但多數的問題在前幾個月就能碰到,且並非沒有因應處理的方式。如果願意嘗試,還是有機會在室內適當的角落,營造出一個宜人又能近玩的小空間。


食蟲缸其實就是水陸缸、陸景缸、兩棲缸或者生態缸這樣的架構發展而來,不管怎麼稱呼,通常給人一個玻璃缸,水裝不多而有多數陸景、沉木、岩壁的印象(如果對名稱執著,可以到好玩大的水草站研究,裡頭有專文介紹各種缸中英對應的意義)。而實際上的設置,也就是以用各種材料堆疊出一定的環境,把介質鋪在架高的蓄水層上,或者單純只用介質便把植物種入。


下面列出一些必然會遇到的問題,還有可能的處理方式


環境太潮濕

介質

主要的問題是介質可能太潮濕,但這其實跟使用盆植一樣,只要用顆粒最大、最透氣的介質,並且讓植物的根系跟底水(如果有的話)保持距離,也就是堆疊出夠厚的介質,基本上問題不難解決。反倒是因為介質需要厚度,所以缸的挑選要以缸壁夠高者優先考慮,當然若能夠將燈具懸吊,即便是用相當低矮的玻璃缸也不會有問題。


空氣濕度

再來被質疑的是,空氣太潮濕。這點很有趣,因為通常種食蟲我們會希望能維持不錯的空氣濕度。實際上,最好的情況是維持漂亮的高空氣濕度,同時保持空氣的流通,避免空氣滯留、過悶的情形。

很多人也將盆植放入玻璃缸,通常會發現濕度並沒有想像中的「高」,而是相對高於環境而已。也就是說「太濕」其實是錯誤的印象,除非你用板子或保鮮膜蓋住或遮蔽部分,不然缸裡的濕度不會高到哪裡去,介質常常還是乾得相當快。

食蟲缸也是一樣,如果不營造出複雜地形、利用植物數量,或者加蓋,很多時候缸中的濕度是不夠的,特別是加上了人工燈具,熱度與對流都會把濕度很快帶走。食蟲缸同樣也會遇到需要維持濕度的問題,只是比較容易解決。

當然,最好能讓空氣流動,不過用一般方式種食蟲不也是要留意同樣的問題嗎?



介質劣化

很多人也質疑食蟲缸會加速介質劣化,不過這問題很有趣,盆植也會遇到介質劣化、種水草也會遇到這個問題,解決方式不外乎換盆以及翻缸。那問題不就解決了?


「但因為缸中潮濕悶熱,所以介質會壞得更快」

那就回到問題一,水淺一些、土厚一點、保持通風,甚至使用冷水機降溫;另外,有個根本的方式,就是不要使用有機介質,像是泥碳土、椰纖。這似乎更簡單了,能用的介質多得很,剛好很多人宣導不要用泥碳土,不用椰纖種很漂亮的人也是多得是呢。


冷水機很貴?這應該不是問題吧,蘋果、高山豬、北嶺、B52、太陽瓶,著生貍藻,超貴的食蟲一盆盆買都不手軟了,手邊有冰箱甚至空調降溫的玩家數量相信不少,如果會手軟大可以玩不怕熱的食蟲。




食蟲習性差這麼多,不適合種在一起

這個其實才是食蟲缸最好玩的地方。回想一下,手邊的食蟲其實什麼都有,對吧?個人如果環境不大,多數都種在一起,也沒錯吧?其實,除了喜歡鹼性介質,以及喜歡乾燥空氣的少數食蟲之外,只要處理溫度的問題,有很多方式都可以讓各種食蟲齊聚缸中。


透過營造厚度不一、構成比例不同的介質,就可以把喜根濕跟喜乾燥的食蟲種在同一缸

透過水位的變化,或者導水線的切換,也可以營造出乾濕季的差異

只要留意種植的位置、植株的高度,同樣也可以把需高光及喜蔭的食蟲種在一起



很多人一聽到生態缸,直覺就是一個丟著不用照顧、不用整理、不用換水的省事缸。事實上這種好康可能不常見,不管是盆植還是玩水草缸,能夠不用照顧就漂漂亮亮,要嘛你器材極度到位,要嘛周邊環境絕佳,再來就是挑了對的植物並且是個綠手指。如果這些條件滿足的程度不夠高,則該有的照料不會少,該換的水要換,該留意的狀況、病蟲害一樣也少不了。不是說種食蟲很用心,觀察力點到一百,玩食蟲缸就可以丟著擺爛,沒這種爽事。



自己遇到的一些問題,是想營造河岸景所以水下也鋪了底材種了草,則勢必就得跟水中的藻類搏鬥;

起先為了種滿活水苔,也在介質表面鋪了層死水苔,這個東西就在日後腐敗。解決的方式其實也不難,提高換水頻率其實就能把這些東西沖走,而翻缸也是解決的方式之一;


愛漂亮挑了不少怕熱食蟲,當然就得想辦法降溫,並且面對降溫器材故障的問題 =  =;


強勢食蟲壓制其他小朋友,這個也只能說是經驗越多,問題就會越小;


其他就想到再補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